一堂课,点燃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爱!9月22日,莘塍第三实验小学里热闹非凡盈珑操盘,一场“瑞有安童 流动花开”的活动让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。这不是普通的课堂,而是用视频、方言、地图把瑞安的地名故事讲得活灵活现,让孩子们觉得家乡的文化就像家里的老物件,熟悉又亲切。
活动由瑞安市民政局和爱心顺风车志愿者协会一起办。他们想让孩子们知道,家乡的地名不是冷冰冰的字眼,而是藏着故事的宝贝。志愿者叶毅一上来就从孩子们身边的事讲起。他指着学校附近的董田、莘塍这些地方,问大家:“你们知道这些名字咋来的吗?”孩子们摇摇头,眼睛却亮了。他用瑞安方言一字一句地讲,董田是因为田里住着董姓人家,莘塍是因为地势像草地,孩子们听得入迷,感觉这些地名就像老朋友一样。
接下来,教室里放起了视频。《远海来信》讲了瑞安靠海的风光,《百里风情系塘河》说了塘河边村庄的故事,还有《千年记忆·白乌守瑞》讲了古老的传说。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,感觉就像在看一部关于家乡的电影。视频里的大海、河流、老村子,让他们觉得瑞安不只是个住的地方,还有好多故事等着他们去发现。
盈珑操盘
活动的高潮来了!程雅老师拿出一堆手绘地图,分给每个学生。这些地图画得像连环画,上面有瑞安的村庄、河流、老桥,色彩鲜艳,特别好看。孩子们拿着地图,像探宝一样,在上面标出自己知道的地方。有的说:“这不是我家旁边的河吗?”还有的喊:“我去过这个老桥!”他们一边讨论,一边把地图上的地名和现实连起来,兴奋得像发现了新大陆。
地图玩完,活动还没结束。老师教了一首瑞安方言童谣《懒汉歌》。这首歌用方言唱,调子简单,歌词讲了个好吃懒做的家伙,逗得孩子们哈哈笑。老师还教了几个手势,孩子们边唱边比划,课堂里热闹得像过节。唱完歌,大家还意犹未尽,有个小男孩说:“这歌跟我爷爷哼的小曲有点像!”
这场活动不只是好玩,还让孩子们学到不少东西。瑞安有1200多个地名,每个名字背后都有历史。比如,莘塍镇的名字来自唐朝,意思是“草地上的田”。还有个叫“马屿”的地方,因为以前像岛屿,周围全是水。这些知识让孩子们觉得,地名不是随便取的,而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密码。
更重要的是,这活动让孩子们对家乡有了归属感。他们平时可能只知道学校、超市、家里,但现在,他们明白了瑞安的每一块地都有自己的故事。就像一个学生说的:“地名就像我爷爷讲的老故事,特别亲切。”这话听起来简单,却道出了活动的意义:让孩子们觉得家乡是值得骄傲的地方。
活动还让人看到,保护地名文化有多重要。方言、童谣、老地名,这些都是文化的根。如果孩子们不学,长大了可能会忘。瑞安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,当地有300多首方言童谣,很多已经没人会唱了。这次活动就像种下一颗种子,让孩子们知道这些文化值得珍惜。
说到底,这堂课让孩子们不只学了知识,还多了份对家乡的爱。他们开始好奇,家门口的路叫啥名,旁边的河有啥故事。这种好奇心,就像点燃了一盏小灯盈珑操盘,照亮了他们对家乡的感情。以后,他们可能会把这些故事讲给别人听,让瑞安的文化传得更远。
金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