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,以色列突然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了空袭,这事挺突然的, 要知道,以色列和卡塔尔都是美国在中东的盟友,这么一炸,美国在中东的盟友圈子直接出了裂痕。
更有意思的是,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的反应,那叫一个快,完全没按常理出牌。 9月29号那天,特朗普先在白宫跟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谈,谈着谈着就安排内塔尼亚胡给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打了电话,逼着内塔尼亚胡道歉,还让以色列承诺不再袭击。 同一天,特朗普又签了个行政令,说谁要是敢攻击卡塔尔的领土、主权或者关键设施,就等于威胁美国的和平与安全。
说实话,这些事全是特朗普一个人推动的,连国会都没跟商量,这跟美国平时对外做安全承诺的流程完全不一样。 为啥特朗普这么急着护着卡塔尔?先得说说卡塔尔手里的一个关键东西,美军乌代德空军基地。 这个基地是美军在中东最大的空军枢纽,里面驻了大概1.1万名美军,还有两条能停大型战机的跑道,美军在阿富汗、伊朗那边的空中行动,全靠这个基地撑着。
本来想单纯看个外交热闹,后来发现要是卡塔尔因为空袭跟美国闹僵了,这基地保不住,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布局就得乱套。 而且以色列这次空袭前没跟美国打招呼,这也说明美国对自己核心盟友的掌控力,好像没以前那么强了。 特朗普绕国会“拍板”:行政令背后的“急活儿” 特朗普签的这个行政令,看着挺唬人,说能调动海军第五舰队、中央司令部的空中力量帮卡塔尔。
但实际上,这里面有个大问题,美国宪法规定,宣战权和国防预算的审批权都在国会手里, 特朗普一个行政令,顶多是表个态,真要调动军队、划拨资金,还得国会点头。 之前奥巴马想打叙利亚,没拿到国会授权,最后也只敢搞点有限的空袭, 这次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已经放话了,不会为这种没经过审议的承诺掏钱。 我觉得特朗普这步棋,一半是真为了战略,一半是给选举造势, 毕竟2025年11月就要中期选举了,9月的时候民调显示,他所在的共和党在众议院也就领先民主党2个席位,参议院还打平。
要是能靠着跟卡塔尔的合作创造点就业,再塑造个“和平斡旋者”的形象,摇摆州的票和蓝领选民的支持就能稳一稳。 而且他绕开国会,还能显得自己“不受官僚掣肘”,讨好那些支持他的保守派,就算后来承诺兑现不了,也能把锅甩给“国会阻挠”。 当然,卡塔尔也不是白受保护的, 卡塔尔投资局手里有超过5100亿美元的资产,美国当时国内通胀没降下来,制造业失业率也不低。
特朗普跟卡塔尔搞好关系,能推动卡塔尔买100架波音客机,这单生意能带动美国30个州的零部件生产,还能创造一万多个就业岗位。 另外,卡塔尔还能往美国制造业注资,帮特朗普实现“产业回流”的目标。 说白了,这就是一场“安全换资本”的交易,特朗普首个任期就卖给卡塔尔120亿美元的战机,这次行政令,更像是给这笔“防务生意”续了个约。 卡塔尔在中东的作用也很关键, 2025年1月,就是卡塔尔促成了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停火,还承诺给加沙15亿美元人道援助。
当时加沙的停火谈判又陷入僵局,美国急需卡塔尔帮忙打破困局。 而且沙特和伊朗2024年复交后,沙特就减少了对美国的军购,2025年的军购额比前一年降了不少,美国也需要卡塔尔补上这个“海湾盟友的缺口”,继续制衡伊朗。 “安全伞”能不能遮雨?三个坎儿摆在那儿 虽然特朗普动作快,但这把“安全伞”能不能真护住卡塔尔,还得打个问号,至少有三个坎儿绕不过去。
第一个坎就是美国国内的权力制衡, 刚才也说了,国会不点头,特朗普调不了兵、批不了钱。 行政令本质上就是个“政治表态”,真要是卡塔尔遇到大规模冲突,美军最多能提供点情报支持、空中巡逻,没法派地面部队。 卡塔尔自己的国防军也就1.2万人,真要打起来,能指望的东西不多。 第二个坎是以色列和卡塔尔的矛盾, 内塔尼亚胡那次道歉,明显是被逼的,他在电话里也只说“对平民伤亡表示遗憾”,根本没承认空袭不合法。
以色列一直说卡塔尔“帮哈马斯,搞两面派”,2024年还炸过卡塔尔在加沙的援助仓库。 内塔尼亚胡所在的利库德集团里,已经有12个议员反对“向卡塔尔妥协”,觉得道歉丢了以色列的面子。 搞不清以色列会不会偷偷再搞点动作,毕竟这俩国家的核心矛盾没解决,美国想同时稳住以色列和卡塔尔,怕是最有体会这种“两头为难”的滋味。 第三个坎是卡塔尔对美国的信任危机, 这次空袭的时候,乌代德基地就在多哈旁边,距离才35公里,结果基地全程没动静,没帮卡塔尔拦截以色列的战机。
卡塔尔也看清了,美国的安全承诺不是万能的, 所以卡塔尔一边欢迎特朗普的行政令,一边偷偷跟土耳其签了协议,买了48架无人机,还让土耳其在自己这儿建军事基地。 另外,卡塔尔还跟中国签了天然气长期供应协议,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。 很显然,卡塔尔也不傻,知道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,得通过多元外交分散风险。 其实特朗普这次的操作,也暴露了美国中东战略的本质,美国国力不如以前,已经没法像以前那样全面掌控中东了,只能搞“精准止损”, 通过“选择性承诺+利益绑定”,用最低的成本维持影响力。
对卡塔尔的“撑伞”,就是想靠一个行政令锁定关键盟友,换经济利益和地缘支持,又不想陷入直接的军事介入。 而卡塔尔的处境,也挺能说明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。 就算手里有再多钱、再关键的资源,安全问题还是得看大国的脸色,在强国的利益夹缝里找生存空间。 这场博弈到最后,特朗普能不能拿到选举加分,美国能不能稳住中东布局,卡塔尔能不能真正获得安全,还得看美、卡、以三方后续的利益平衡,以及美国国内权力博弈的走向。
金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